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赵娜南京报道实盘配资网
近日,长石资本宣布其硬科技三期基金完成7.28亿元三关募集,并获得包括华中科技大学母基金与电子科技大学校友基金在内的高校基金加持。
这一消息背后,折射出高校通过设立母基金、联动校友资源,加速参与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趋势,“校友经济”正成为链接创新与落地的新支点。
实际上,随着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头部高校发起设立科创类母基金,一个由高校、校友、创投机构和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的“产学研用”融合机制,正在中国科技创新体系中逐步成型。高校正通过校友资本、科研资源与产业网络的联动,为早期项目提供资金与落地通道。
长石资本管理合伙人胡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不少高校通过设立母基金支持校友、教师和在校生创业,推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落地。在此过程中,投资机构与学院之间的连接日益紧密,行业校友会正在成为承接资源、推动协同的重要中枢。
今年6月,电子科大集成电路行业校友会正式启动“校友企业走访”系列活动。作为系列活动的起点,本次走访不仅搭建了校友企业间资源对接的平台,更标志着行业校友会在推动上下游协同、打通科研成果落地路径上的实际落地。
正如电子科大1989级校友、伟测科技创始人骈文胜分享的,我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国家战略已从“普惠式支持”转向对细分领域“小巨人”的聚焦,推动具备技术优势和产业潜力的企业做大做强、走向国际。这一趋势也正在重塑创投机构对早期科技企业的判断标准与赋能路径。
今年6月初,“校友企业走访”首站走进伟测科技,吸引了20多位校友企业家、投资人和学院代表参与。
伟测科技凭借六年实现上市的“伟测速度”,成为中国第三方集成电路测试服务领域的标杆企业。参访嘉宾现场考察了其晶圆测试与成品测试产线,就校友创业、技术演进与产业链协同展开深入交流。
“创业极其艰难,不只需要能力、经验和人脉,还需要方向感与坚持不懈的热情。”作为活动主讲人的骈文胜,现场讲述了自己从职场积累到自主创业的发展路径。即使在公司成功上市后,他依然每天保持高强度工作,并将公司未来三到五年的目标定在“跻身全球前三”。
骈文胜还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节奏,分享了一个“反常识”的运营策略:在发展早期阶段,公司会有意识地保留部分产能未满载,以便在关键机会出现时有余力迅速响应客户需求,抓住业务突破口。这个策略初听令人意外,却为多位现场初创企业代表带来启发,促使他们重新思考产能布局与增长节奏。
“像‘不追求产能满载’这样的经验,对于我们这些初创企业来说是独到且深刻的。”傲来科技联合创始人张自然感叹校友师兄们的创业经验尤为宝贵。他坦言,创业公司出于惯性往往倾向于将产能跑满,但通过这样的交流才意识到,战略性的留白同样重要。
根据规划,电子科大集成电路行业校友会将继续秉持“成电邦帮成功”的精神,陆续组织走访半导体行业龙头校友企业,聚焦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等关键环节,促进上下游企业的技术合作与资本联动,同时深化与集成电路学院的产教融合,为行业输送更多复合型人才。
从初创企业的视角来看,校友会的意义早已超越情感联络,更是连接资源、打开市场的重要桥梁。
尽管产品和销售是企业生存的核心,但真正打开局面的关键,往往在于能否建立一条可信赖的“信任链”。行业校友会所搭建的平台,为这种信任关系的建立提供了现实场景与触发机制——企业能借助校友网络更顺畅地触达目标客户,建立初步沟通与合作,甚至在项目试点和业务推进中迈出实质性一步。
作为此次走访的协办方,长石资本近年来在硬科技领域深耕布局。本次宣布完成三关的硬科技三期基金,除获得地方国资金融机构与产业企业创始人及高管的大力支持外,还引入了华中科技大学与电子科技大学两所工科强校的基金出资。
胡可是电子科技大学1979级校友,他告诉记者,高校母基金不仅加速了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也推动了创投机构、学院与政府之间的四方协同机制形成。
在他看来,多方联合围绕优势学科、聚焦细分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是更具成效的路径。在这个过程中,创投机构通过资源整合与产业研判,成为推进成果转化的“组织者”,而非单一的项目投资方。
前述校友企业走访活动中,除了电子科大集成电路行业校友会成员外,长石资本还邀请了多位芯片设计企业和封测与设备厂商代表参与,旨在能进一步促进产业协同力量。
回溯长石资本的成长过往可以发现,面对技术迭代与市场波动的双重不确定性,这家创投机构已领悟到一个本质命题:VC要保持生命力并持续为基金出资人创造价值,需要成为产业生态的“共生体”而非简单的“猎手”。
除华中科技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之外,长石资本还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有互动。校友企业投资角度,硬科技三期基金已经投资电子科技大学校友企业兆强钛磁,该公司是国内磁性密封技术的引领者,其科技成果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高校母基金在选择合作的基金管理人时,更倾向那些能真正推动科研成果落地的创投机构。”在胡可和他的团队看来,基金管理人与出资人和生态合作方之间既不是简单的出资关系,也不是单向的资源输送,而是共同织绘一张能穿越周期的产业深度协同网络。
在以校友企业走访为代表的活动之外,电子科大校友生态的内涵正在不断拓展,逐步形成一套从组织平台到资金机制、从情感链接到产业协同的全链条模式。
集成电路行业校友会执行秘书长赵强告诉记者,近年来校友活动已从传统的大型聚会转向更聚焦细分赛道、强调资源协作的精简化交流平台。“我们特别希望能把资深校友在技术、管理、资本等方面的积累传递给年轻一代,帮助他们在行业中站稳脚跟、走得更远。”他说。
校友母基金只是激活高校创新资源的一个切口。在电子科大集成电路行业校友会的实践中,校友企业互访、产教融合等机制正构建起“校友圈—产业链—创新生态”的有机闭环。
从学校层面,电子科技大学正积极推动与地方国资、校友企业及创投领域校友的协同合作,致力于将科研优势与产业生态更紧密融合,推动一批创新项目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
在校友会层面,集成电路行业校友会也在与地方政府探讨设立早期天使基金的可能性,聚焦集成电路等重点技术方向,推动科研成果在更前端实现孵化与产业化转化。
这些机制探索折射出高校创新生态正从“研究主导”迈向“落地导向”的结构性转变,也意味着“学院派”的力量正在加速得到激活。
从伟测科技走访现场的交流,到校友母基金的机制建设,再到创投机构对成果转化路径的全周期参与,一套由高校、校友、资本和产业共同参与的新型协同体系正在酝酿成型。它不仅关乎高校科研如何走出象牙塔,也关乎未来中国硬科技创新生态的根基生长。
电子科大集成电路行业校友会的探索,不只是高校创新生态的一个注脚实盘配资网,更可能成为“校友经济”重塑产学研用格局的前沿样本。
Powered by 联华证券配资_炒股怎么用杠杆_联华证券炒股 RSS地图 HTML地图